要孩子整理房間、書包或收拾自己用過的東西,相信可能是很多爸媽困擾的事情,
常常要三催四請大半天他們才肯做動作,或是收也不好好收、亂塞一通,
使用障眼法蓋張毯子或布直接眼不見為淨或甚至完全不理會呢?

孩子自己不收就算了,索性幫他們整理之後,找不到東西還發脾氣,
結果又要幫忙翻箱倒櫃地一起找呢?
如果家裡有這樣的狀況,爸媽應該會想:收個東西有這麼困難嗎?

 

練習整理要從小開始

事實上,不少大人也有這樣的狀況,所以從小養成好習慣就顯得更加重要,
建議越早開始引導收東西越好,有些爸媽認為孩子還小,但其實只要透過教導與練習,
中班的年紀就能表現地非常好了,何況是上了小學的孩子呢?

很多小學階段的孩子,可能是幼兒園時期的規範沒建立好,大人就要從頭教導起。
不過在教導他們之前,一定要記得:一開始練習收的物品數量不要太多,
通常是孩子看到東西實在太多了而害怕、煩躁,根本沒頭緒所以想逃避。就連大人也會因為雜物過多會覺得難以整理,
因此近來很多人開始在學習斷捨離,讓生活所需物品更加簡單必要。

用對辦法可事半功倍

絕對不要幫他們收全部,也不要讓他們自己收全部,要跟著他們一起做。
起初根據孩子平常的整潔程度來調整,完全不會收的話可從最少的量開始,
只求有做到動作就好,之後再慢慢往上加。爸媽參與收拾的比例依孩子的能力逐漸減少,
從90%爸媽收,10%留給他們,
之後變成80%爸媽收,20%他們收。
收完再適度給一點小小獎勵:一個深深的擁抱或一份水果等。

學習分類且指令簡單

不是把所有的物品放在同一個區域,分類的過程裡孩子會學習到整理的方式,而且之後找東西就會快速很多,
爸媽可以跟孩子討論哪些東西應該要放在一起,引導孩子規劃不同的抽屜或箱子,
好比說,交通工具類型的玩具都放在這個箱子,組合類的玩具放一起。

當爸媽說:”把東西收好”,對於一個沒有整理概念的孩子真的太艱困,導致事情演變成『一個口令,一個動作』,
最後孩子非但學不會該怎麼做,還會只依賴並等待指令才做動作。
若希望他們整理書桌,可說:『筆收鉛筆盒、其他收左邊抽屜,書放架上。』,
動詞和形容詞都盡量簡單、目標明確,讓他們很快抓到方向並記得。

 

曾有位媽媽說小二的兒子書房與玩具房都亂成一團,打罵鼓勵、沒收或丟藏物品都沒用,
他就是不肯收,不然就隨便塞、不珍惜東西。


原先每天都幫忙整理,但半天就亂掉,後來全家都累了,變成看狀況整理。
結果他的東西常不見或找不到,所以一直吵著要買新的,家裡相同的東西越來越多。

討論後發現,爸媽和家中長輩之前覺得孩子還小,便不斷地幫忙到小一,
始終沒有給予明確的方法教導孩子怎麼收,就突然認為小學應該要自己收東西而如此要求,
孩子已經習慣大人整理,收拾與整理的概念性很差,
因此遊戲時的規則理解度、物品的使用能力、腦中的組織概念都比較弱,間接影響到人際關係,
透過適合的方式密集地練習三個月後,孩子就進步許多了。

若發現孩子的表現總是差強人意的話,請父母親多耐著性子陪他們建立習慣,這樣未來會更加輕鬆的。

 

本篇文章刊登2018.05.23 國語日報家庭版『交流心方向』 

arrow
arrow

    黃彥鈞 黃老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