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歡說謊,確實是令爸媽困擾的問題之一,也是我常被問的經典題。
記得我在大學時期當國高中生的家教老師時,每次有學生說某題不會,我都會反問:

『為什麼你覺得自己不會呢?你看到這題時想要哪些學過的觀念?是哪個部分不懂呢?解題解到哪一步開始出現問題呢?試過哪些方法?』
若學生對於上述的問題都無法回應,我就不會馬上告訴他如何解題,會請他重新思考或複習學過的部請聽分之後再跟我討論。

如今,類似的狀況也一再出現在我的職場裡,就是當爸媽找我諮詢孩子的問題或演講後的提問:
『我的小孩功課都寫不完怎麼辦?』、『我的孩子講都講不聽怎麼辦?』、『孩子上課不專心怎麼辦?』、『小朋友喜歡玩電動玩具怎麼辦?』

不論是哪一種問題,我建議爸媽 可以反思『為什麼孩子會這樣呢?』試著自己找找看原因,常常在思想的過程裡就會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調整與處理了。

說謊的出發點是什麼

以認知發展來看,三歲前的孩子還不太會說謊,因為他們會認為自己所想到、所看到的都跟他人一樣,
通常都會忠於呈現事實,所以多問一點他們就會說了;再大一點之後便漸漸發現原來別人不知道自己的想法,
而且想法有時未必與他人相同,於是有可能會開始否認或推託一些事情,試圖影響別人的想法,

好比說,明明沒有洗手就拿餅乾吃,卻因為怕被爸媽罵而說已經洗過手了;

五歲以上的孩子,隨著年齡漸增這方面的經驗會逐漸純熟,因此有時候很難分辨他們是否說謊,尤其是情緒、行為與表情都發展地穩定又控制度較好的孩子,明明跌倒了很痛,卻可以忍住不哭、擠出笑容說一點都不痛;明明做了爸媽禁止的事情,被問起時卻依然能氣定神閒。

 

練習自我提問與反思

從以上的例子其實可以思考我們是如何定義說謊的呢?
隨著年紀增長,你我在人際社交的過程對於言語的使用,有多少比例是不符合事實的陳述呢?
我們會這樣的原因與目的又是什麼呢?

不論是家長或孩子,我都很喜歡透過詢問很多問題來解決他人的問題,常常想著、說著就不言而喻了。
那麼爸媽、老師們認為孩子說謊這件事情該怎麼處理呢?

 

與其對孩子曉以大義,不如好好地找到他們說謊的動機
是不是怕被罵、被罰? 是不是這樣可以得到好處?是不是比較方便省事?
與其只是指責說謊的行為,不如教導他們怎麼處理及面對所遇到的事情以及為什麼「誠實為上策」的原因和優點,讓他們衡量。

 

提供方法來代替制止

許多爸媽的教養習慣都是說「不要怎樣怎樣」卻較少告訴孩子該怎麼做比較好,
比方說若我只告訴爸媽不可以指責孩子說謊,卻沒有提供後續相關的建議,這樣大家仍會容易無所適從。

孩子會說謊絕對有原因,動機的背後是損人利己的話一定要好好糾正;
若是怕被責備而報喜不報憂,爸媽就要培養一個像大海一般兼容並蓄的內心傾聽孩子說話,不打斷、不動聲色也不妄下結論,

讓孩子一次次練習好好地去面對事件,正向積極不閃躲有責任感、勇敢地承擔與處置結果,
如此一來,家裡也會更加和睦,彼此的負面想法與行為一定會越來越少的。

 

本篇文章刊登2018.05.09 國語日報家庭版『交流心方向』 

arrow
arrow

    黃彥鈞 黃老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