擷取93.JPG

一般來說七歲前是大腦發展感覺統合的黃金時期,觸覺、味覺、聽覺、視覺、前庭覺、本體覺等各種從環境與身體內外部而來的感覺刺激,不斷地透過各肢體輸入並傳達到腦中,腦部在好好地分辨之後下達命令讓孩子做出合宜的行為來適應環境中的變化。

感覺刺激輸入後,腦部是否能好好地區辨、調節?是否能正確地讓身體作出反應?都是感覺統合的過程,只要有一個環節有狀況,都會影響孩子的表現。感覺統合乍聽之下似乎很難理解,但我們可以把它想像成『神經的敏感程度』,舉例來說,若對於觸覺很敏感的話,就會害怕觸碰他人、物品、布料材質等;若不敏感的話,就常常會受傷了而不自知。然而有些孩子的神經會在敏感與不敏感之間跳動傳換,其行為常會讓身旁的人摸不著頭緒,不知道如何與之相處。

Play-1.jpg

神經比較敏感的孩子,通常很難乖乖地待在一個地方,可能會動來動去或想要變換位置,若他們在上課的教室或不適合亂動的場合,就容易被大人提醒、要求或指責,希望孩子可以忍耐或聽話,其實因為他們就是覺得不舒服才會坐立難安;不敏感的孩子對環境刺激較無反應,看起來安靜乖巧反而沒事,但這兩種孩子都是需要大人協助,才能好好地度過生活及成長。
 

▲▶▶◀◀▼▶▶◀◀▲▶▶◀◀▼▶▶◀◀▲▶▶◀◀▼▶▶◀◀▲▶▶◀◀▼▶▶◀◀▲▶▶◀◀▼▶▶◀◀▲▶▶◀◀▼▶▶◀◀▲
 

職能治療師有時會使用感覺統合理論觀察孩子的行為來推論他們大腦與身心的發展狀況,因為臨床觀察與推理的能力被訓練很好,加上經驗的累積便可更準確地判斷孩子的狀況,但其他大人並非此專業,所以未必能按照行為對待而造成或大或小的摩擦和不愉快。

擷取89.JPG

 

建議大人們遇到孩子有狀況時,第一時間先停下來想一想、看一看,問一問孩子怎麼想?
為什麼要這麼做的原因?別急著說教、指正、提醒、壓抑他們的行為或責備他們的內心為何無法忍耐?

這麼一來,不但有利於後續處理的結果,還能讓孩子間接從大人這邊學習到情緒控制,並且在他們未來有事情也會更加願意告訴大人而不是悶在心裡。
尤其是神經敏感的孩子,更加需要隨著每個當下來調整對待方式,這並非沒有原則喔!有些事情是要鍛鍊意志力、耐心與恆心,有些事情則是要看狀況處理。

☞ 就像是怕熱的人在天氣炎熱的狀態下,並不是要求他站在太陽底下忍耐,而是要引導他去陰涼的地方避暑、洗一下冷水或拿紙搧風、喝水降溫調節,使身體舒服、在好的狀態才能繼續做該做的事,之後有機會再慢慢地一步一步地教導他遇到這樣的情形時自己該如何應變及治理,若只是要求繼續忍耐就可能會中暑或引發更多問題。

☞ 就像孩子在家無法安靜坐好寫功課,主要目的是早點把功課完成,那就別把力氣花在糾正孩子的姿勢,而是幫助他調整環境達成目標,但常見的是家長用盡辦法讓孩子去寫功課,卻沒有瞭解到為何孩子無法好好完成並幫助他調整身心、環境。

 

感覺統合是瞭解孩子的方法之一,使用神經敏感的說法也能讓大人較容易理解,其實不論是否有感統問題的大人或小孩,都適用於這個原則。
❤ 看著主要目的,達成目標才是核心,彈性地根據不同狀況來應變 ,若某一種方式行不通時記得換個方法試試看吧!

 

 

 本篇文章刊登👉  BabyHome】黃老斯專欄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黃彥鈞 黃老斯 的頭像
    黃彥鈞 黃老斯

    職能治療師黃彥鈞 黃老斯

    黃彥鈞 黃老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