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個小一的男孩被媽媽帶來,因為老師表示孩子上課時會一直想跟附近的同學講話,
坐在椅子時不斷搖頭晃腦或是搖晃椅子(四隻腳變兩隻腳),甚至站起來或乾脆走動或跑來跑去,
不然就是恍神想睡,但不管是哪一種,老師都覺得是影響課堂秩序,建議媽媽帶到醫院評估是否過動。

 

雖然表現的樣子容易讓人誤解,但其實評估過後發現沒有過動的狀況,
反而是偏向孩子的前庭覺刺激量不足,使他要想辦法調節以維持正常的警醒程度來學習。

 

警醒程度(Arousal level)可理解為清醒的程度,由腦裡面的網狀活化系統所負責,
偏高的話會很有精神,過高則有靜不下來的躁動感;
偏低會發呆、反應慢,太低則昏昏欲睡。

 

警醒程度並非每天、每時刻都一樣,每個人的狀況也不同。會因為每個人的身體狀況而有所不同,
通常是有新奇、強烈的刺激時會提升,若沒什麼特別的話就會降低。

一般人都認為強烈的刺激對於感覺刺激反應不足的孩子是不夠的或甚至無感的,
所以他們的警醒程度就不會因此提升,若要增進他們的警醒程度就必須要更多更強的環境刺激才能讓他們覺醒過來,
所以男孩才會一直想動來動去,不然就會昏沉不集中,因而易被誤會是過動。

大人專注力不足時比較方便隨時調整狀況,但孩子在教室被要求要高度專心40-50分鐘,
孩子在家裡寫功課的時候也被要求要高度專心到作業寫完,若分神或想提神時就很容易被大人”提醒”,
若沒有在最合適的警醒程度下做事情的話,就會顯得很沒有效率、拖拖拉拉的樣子,
對於想要保持警醒程度的孩子來說真的是辛苦了呀!

 

 職能治療師黃彥鈞臉書粉絲專頁 👈 點此

 職能治療師黃彥鈞Youtube頻道 』 👈 點此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黃彥鈞 黃老斯 的頭像
    黃彥鈞 黃老斯

    職能治療師黃彥鈞 黃老斯

    黃彥鈞 黃老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