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老師常被爸媽問的一句話是:
「請問我的孩子這樣發展算是快還是慢呀?因為覺得他跟其他孩子不太一樣。」
「與他人比較」確實是一個提醒自己的切入點,但發展速度本來就因人而異,同時又受到很多環境教養因素影響!
尤其是六歲前的孩子,光是年紀差幾個月就是不一樣的水準了,更何況學籍同一屆的孩子也可能差到一歲!
所以,憑感覺、長輩的經驗、與人比較等籠統地判別可能不太適合。
黃老師常被爸媽問的一句話是:
「請問我的孩子這樣發展算是快還是慢呀?因為覺得他跟其他孩子不太一樣。」
「與他人比較」確實是一個提醒自己的切入點,但發展速度本來就因人而異,同時又受到很多環境教養因素影響!
尤其是六歲前的孩子,光是年紀差幾個月就是不一樣的水準了,更何況學籍同一屆的孩子也可能差到一歲!
所以,憑感覺、長輩的經驗、與人比較等籠統地判別可能不太適合。
通常在治療時間,比起孩子乖乖地聽我的話,
我反而期待能有各種問題,甚至有時我會設計不同的情境讓狀況出現。
黃老斯曾收到一位讀者媽媽的來信,說自己很喜歡在睡前講故事給寶貝們聽,
當時我和斯母覺得這位媽媽很用心陪孩子!真棒!
沒想到她說:「有時候做家事太累,老公又出差、加班,常常不能幫忙帶小孩,整天下來連說故事的力氣都沒有,但又不想讓孩子失望,我該怎麼辦?」
相信每個媽媽爸爸都不想成為別人口中的「恐龍家長」,
雖然現在孩子生得少,每個孩子都會捧在手心照顧,但是許多媽媽爸爸都是明理的,
好的成長過程需要正確的觀念教導,才不會導致日後的行為偏差。
▶ 只是在與孩子陪伴的過程中,
開學一陣子後,黃老斯跟一群媽媽爸爸聞聊,不經意就會聊到才藝班的話題:
「你有幫孩子報名其它才藝班嗎?」
「哪個才藝班比較好?」
「該學什麼對孩子才好呢?」
孩子第一次站起來時,我們開心,
孩子第一次走路時,我們放低身子,小心翼翼跟在身後,
孩子踏出家門、走進校園,展開自己的生活,
媽媽爸爸的心情是期待,也是忐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