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儘管問 #我很想很想聽
老師你好,我的孩子三歲半有低張,目前早療中沒有特殊疾病。
帶她去馬桶尿尿,她知道要尿,所以只要固定帶去廁所一整天都不會尿褲子。
但沒有主動帶去廁所就會尿下去,跟她說:你要自己講,她就排斥說不要,用獎勵方式,也說不要。
目前有在念幼幼班,老師會讓他們集體去廁所,但她可能沒人盯著,不一定會坐上馬桶,然後回到教室再尿下去。
現在卡關是她不肯主動告知要尿尿,好像無所謂的樣子,不知道該怎麼讓她積極,就是對主動開口很排斥。
請教黃老斯,有什麼辦法呢?
好像是自信心不足,還是動機不足,還是低張就是懶散不主動呢,同學都戒好了,所以沒信心嗎。
#我怎麼看
一、如廁能力,其他的生活自理技巧都可以參考發展里程碑,這樣爸媽心底比較有底,而不是看著旁邊的同儕來比較。
- 一般來說接近兩歲時可以開始訓練固定時間到馬桶上大小便,漸漸使用很多方式表達想上廁所
- 三歲前的孩子大多數的時間能自己獨立去上廁所、排便在馬桶內,等待大人幫忙擦屁股。
- 隨著年紀更大,五歲左右可自己沖水、洗手並嘗試自行擦屁股。
- 上小學前就要完全學會整個流程了。
爸媽們不妨參考此進度帶著孩子一同練習如廁,從表達到完成全部的步驟,
因為每個小孩生理狀況、控制能力與習慣皆不同,記得一定要耐心地等待與教導。
二、個性或心理方面
比照發展里程碑,案例中的孩子我們要確認的是到廁所之後自己可以完成多少?會不會自己上馬桶?需要幫助的程度有多少?
如果還需要大人很多幫忙,可能是因為能力不足,所以不想自己去、自己做;
如果帶到廁所後的動作都很流暢,幾乎可以自己完成,
此時我就會想知道爸媽給孩子如廁的觀念是什麼?
是放鬆且正常的需求嗎?還是麻煩討厭的事情?有沒有給孩子有形或無形的壓力呢?
如果都沒問題,就可能是孩子本身的個性
如果孩子對如廁抱持負面的概念(大人給的或自己想的),比如:
因為有偶像包袱,認為表達要上廁所很丟臉、很奇怪,要有人帶自己去或有人問才行(有台階或夭鬼假細禮)。
三、生理狀況
有時候孩子的認知或生理感覺還沒成熟(因人而異),
不知道「想上廁所的感覺」或是「想上到什麼程度才要講」,
或是控制小便的能力還不足,想講的時候已經來不及…(跟低張沒有這麼正相關)
此外,集體去廁所時可能就那麼剛好他不想上,回到教室時就那麼剛好想要上;
也可能是孩子在有莫名的壓力時會上不出來,
如同也有不少男孩子上公廁時會尿不出來(覺得別人在看或等待有壓力之類的)。
以上種種原因都需要一一確認喔。
#我想說的話
如廁技巧,只要是沒有特殊狀況的小孩,總有一天會習得的,所以爸媽千萬放寬心不要緊張也不要急,
要放輕鬆,好好地等待,也不用跟別人比(總有一天大家都會的東西不要比較速度)。
學校先麻煩老師多包涵,我們在家裡好好練習:
1.從一周只要有『一次』自己講或自己去就可以吃喜歡的點心或抱抱睡,
到五天有一次,三天有一次,一天有一次,都沒有的話就只能吃一口點心或抱睡十分鐘(自己斟酌小孩喜歡的增強物),沒有做到也有獎勵,只是比較少。
2.相關主題繪本閱讀。
帶著孩子看,先不要急著「叫他跟主角多學學」,而是自然地看過就好。
學前的歲月一定要開心快樂,不要為了上廁所讓親子關係緊繃,
多觀察看看是生理狀況、個性還是心理方面,透過這件事情更了解孩子,是很棒的機會。
黃老斯的「爸媽請發問」單元:
點擊以下google表單,我會持續搜集每個人的疑問,
透過臉書粉專與部落格同步發文來為大家解答。
連結這邊請==> https://reurl.cc/QXOD0
『職能治療師黃彥鈞Youtube頻道 』(←點此)
『職能治療師黃彥鈞臉書粉絲專頁 』(←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