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爸媽來說,孩子成長的每個時期都有不同的挑戰和憂慮,一方面享受為人父母的喜悅與被依賴感,一方面又巴不得寶貝趕緊長大,可以獨立照顧自己,若他們沒做好時大人難免會心急而有些負面情緒,複雜的心情交織下,遇上狀況不好,一不小心便容易因為生活起居的小事而發生親子衝突,壞了和氣。

 

家長常會問我:「為什麼孩子這麼大了,每天在執行的生活常規還學不會?還要幫忙這麼多?」我一般會建議要根據兒童的發展里程碑以瞭解孩子的能力範圍,才會有合理的期待做出合適的要求,然後及早放手開始練習,不僅未來更加輕鬆,也能順便在日常活動中加強到各項身心能力。

 

選對用品,從生活中自然地訓練自理

食衣住行的活動中,我認為飲食是不錯的切入點,因為生理需求不用額外給予孩子動機,能夠自然地練習,不論要從哪部分開始,首要是找到適合且孩子喜歡的相關用品,藉此建立儀式感(有專屬的餐具和座位),而且好用的東西使用起來心情好又事半功倍,相信大人一定可以體會。

 S__27598943  

以喝水為例,由於水分的補充非常重要,爸媽總擔心小孩的水喝得不夠、難以分辨是否口渴或根本不愛喝水甚至亂丟水杯,希望孩子快點學會並乖乖主動喝水,卻往往不得要領。

 

其實以我的臨床觀察發現,有的寶寶不喜歡喝水或總是要大人幫忙餵的原因大多是水杯不好拿、太重拿不動,喝水的吸嘴不好吸或容易漏水,因此影響到喝水的意願,只要依據寶寶的年齡和能力替他們找到合適的水杯,自然會愛用又享受喝水的時間,所以選對水杯就會省事許多。

S__27599019  

 

記得按照發展進度來決定與練習

1.四個月之前的寶寶:以奶嘴喝奶為主。

2.六到八個月大的寶寶:已能自己扶著水杯將瓶身倒轉對準來喝水。

3.一歲左右的寶寶:會自己拿起杯子喝水並放回桌上,一歲半之前喝水的動作更加成熟。

4.兩歲的寶寶:可以不需大人幫忙自己的倒水喝,只會灑落一點。

 001  

 

選擇水杯時我會注意些什麼呢?

一、水杯設計

1.八個大以前的寶寶,手部肌力尚不足,建議水杯的設計能符合幼兒人體工學,像是有握把的水杯且具有省力的弧度,容量不用太大,最好能有防漏閥的設計,這樣就不怕水杯掉落而到處潑灑、漏水。

2.等到手臂更有力量時,再練習直接拿無握把或容量較大的水杯。

4  

 

二、吸嘴

1.寶寶四個月大以後,到直接使用吸管之前,可以開始嘗試鴨嘴杯,像是經專家特殊設計的杏仁型咬嘴,既不用擔心會影響口腔發展,又能讓寶寶輕鬆喝水。

2.八個月大之後根據孩子的狀況,可選用吸一點軟管吸嘴,練習口腔肌肉的控制,且在吞嚥與口部肌肉協調能力未成熟前保護他們不易嗆到。

3.到兩歲左右,口腔發展各方面能力日漸穩定,就能使用較硬的吸管或一般杯子喝水囉。

S__27599011  

 

三、其他

1.水杯材質一定要不含雙酚A (BPA),使用更安心。

2.容易清洗且吸管可替換。

3.瓶身有刻度,可記錄寶寶喝水狀況。

 

S__27599015  

 

成長的路上既喜悅又辛苦,好需要神隊友

寶寶從出生開始,每時每刻都在快速地長大(長牙、長骨頭皮膚、大腦神經內臟器官機能),身體被拉扯著變大會不舒服,看發展里程碑就知道他們各項發展每天都在趕進度,像是七個月大要坐起,八個月大要爬行,一歲要開口講第一個字、會自己站起來走路,沒多久就要會一個新的技能,要學會的東西太多了,成人也未必能在每個月至少習得一項新事吧?這樣思考應該能體會其辛勞與壓力了。跟不上生理的進度時,寶寶會不自覺感受到很大的壓力與挫折感,行為情緒方面必然會比較不穩定,請大人務必記得這點,別只是認為他們無理取鬧。

研究發現,小孩早期的成功經驗越多,越主動學習及願意挑戰,我在兒童職能治療的臨床工作中會透過設計讓他們經過幾次嘗試就能得到成就感的遊戲,可加強自我認同感、自信和身體掌控度,情緒也會隨之穩定正向。因此,爸媽在這段歲月中,並非事事出手代勞,而是從旁觀察需要補足的部分給予加強,協助提供適切的用品來助攻,當孩子的神隊友!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oxotaiwan/

購買連結:http://bit.ly/2kqhsSE

 

S__27599014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黃彥鈞 黃老斯 的頭像
    黃彥鈞 黃老斯

    職能治療師黃彥鈞 黃老斯

    黃彥鈞 黃老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