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來信
黃老斯好,我女兒2y6m,現在她只要看見別人(包括大人和小孩)在做任何事,如溜滑梯、爬樓梯、玩玩具等,
她都會說:哥哥不能玩、阿姨不能爬樓梯,雖然說她不會真的去動手制止人家,可是她都講的很大聲,請問這樣我該如何跟她溝通呢?謝謝你。
#我怎麼看
孩子多半是制止他人的行為,我猜測可能孩子平常也常被制止(被限制太多),
常聽到大人對他說「不要」做什麼什麼,然而他們的認知程度還沒辦法理解不能做的原因,
只學到了可以叫別人不要做什麼,所以要請家長檢視一下你們是否常這樣。
接著可以改個做法:
不要她做某件事時,先不說「不要做」,而是建議、邀請她做另一件事情(引開他的注意力),之後再告訴她剛才那件事情很危險,我們怕你受傷會痛痛之類的。
對於她制止別人的事情,也有可能是她想做,可以試著邀請她一起做那件事情,哥哥不能玩,那你一起玩吧!
萬一真的危險的事、不能做的事太多了,就要改變一下生活環境了,
危險的、不能碰的就要調整位置,某東西很髒不要摸,那就把東西移開或洗乾淨,而不是每次孩子過去就叫她「不要」碰。
#我想說的話
孩子從2歲左右發展自主性(各種暱稱的兩歲,例如:兩歲貓狗嫌、terrible two),
按照Piaget認知發展理論,進入了「前運思期」,
比較自我中心,不太會用別人的觀點去想事情,希望自己做或決定各種事,他們也喜歡這種能決定事情的感覺,
所以漸漸地開始不想搭配大人,幾乎凡事都說「不要」或是指揮支配他人,考驗照顧者的耐心與修養。
因此,若有他們願意又可以自己做的部份,不妨就讓他們自己來、減少幫忙,並非要求他們配合動作,
比如說吃飯、拿東西、穿脫衣服等,這種「作對行為」大約會維持一年左右(有的更久一點),
不要懷疑自己的基因和你的人生,這是正常的過程。
孩子出現這樣的行為,其實或多或少也跟平常的教養方式有一點關係,
如果孩子一直是處在沒有選擇性的生活裡,想要享有自主權與選擇權,就只好是拒絕不服從囉,
此時使用選擇題是蠻不錯的方法:
若我們常說「要不要吃水果?」或是「吃水果」,就只能是yes or no;
但換成兩選一或三選一「吃香蕉還是蘋果呢?」
或是更開放性的問:
「想吃什麼水果呢?」給孩子選,
這樣既可以讓孩子有做決定的感受,也可以很和睦喔。
黃老斯的「爸媽請發問」單元:
點擊以下google表單,我會持續搜集每個人的疑問,
透過臉書粉專與部落格同步發文來為大家解答。
連結這邊請==> https://reurl.cc/QXOD0
『職能治療師黃彥鈞Youtube頻道 』(←點此)
『職能治療師黃彥鈞臉書粉絲專頁 』(←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