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是學齡前的孩子很重要的功課與生活重心,透過『玩』可以學習並刺激各項發展,

不論是粗大動作、精細動作、認知能力、社交能力、語言能力、自我照顧等,

所以職能治療師在介入兒童的狀況時,最常使用的也是『玩』

不侷限在玩玩具或遊戲,而是設計情境主要媒介

使用玩具或遊戲增加動機與趣味,在過程當中加強孩子成長中需要補足之處。

不過,『玩』這項任務,應該要交給孩子的照顧者,

不僅讓孩子發展好之外,也能增進親子感情唷。

 

 

『玩』有個很大的重點,就是:『有趣』(playful)!

如果不好玩的話,就會很像是『訓練』『寓教於樂』是最大的核心。

所以家長在帶孩子玩的時候,本身一定也要覺得這遊戲很好玩才行。

 

此外,許多大人不知該如何與小孩玩遊戲,

常常是隨意選擇一個眾所皆知該如何玩的遊戲、玩具讓他自己去玩(拼圖、形狀配對、火車軌道),大人沒有特別引導;

或者給小孩沒有固定玩法的玩具(積木、任意組合的玩具、車子、填充娃娃、黏土等),

說是可以觀察他們的創造力,但其實大多數孩子按照自己的喜好或心意在玩,

所以大人也無法知道孩子能力範圍。

 

 

 

以下幾點就是給家長一點小提醒:

 

◆多方面培養孩子興趣:

興趣是需要培養的,有些事物並不是第一眼接觸就會喜歡,而是經過嘗試、練習、克服挫折之後得到成就感,進而產生興趣。

若孩子一開始就排斥某件事情,有可能是生理因素的影響所致,

像是部分孩子有觸覺防禦,便會害怕玩沙子、踩草地的觸感、對於材質、溫度、軟硬都很挑剔,

家長此時就容易誤會孩子討厭玩球或沙子、接觸大自然等活動,有可能孩子們其實很想嘗試但害怕觸感而拒絕。

 

其實,只要經過感覺統合的調節觸覺防禦的問題過後,孩子自然就不會怕,甚至會成為他們的興趣。

所以要讓孩子在多元的選擇中學習該怎麼玩,從過程中看他們最後會喜歡什麼。

建議家長別一開始就照著孩子的選擇走,孩子的興趣要透過嘗試後多方觀察才會知道。

 

 

◆見好就收:

若孩子在玩的過程中有成就感時,我們應該『見好就收』,讓他們意猶未盡,

下次又可以再增加一點難度,增加挑戰性,當孩子嘗試幾次成功克服後,他們就會覺得這個遊戲好玩。

 

記得別一次將難度提升太多,然後勉強孩子挑戰,

否則他們會挫折感太重而避得不想嘗試新事物,孩子有時候在這部分蠻容易以偏概全的。

 

via GIPHY

 

 

◆適切地使用浮誇的讚美:

當孩子做到該做的事情或是該年齡本來就該會的事情,只要給予肯定就可以了,像是說:「好喔」。

若有挑戰成功超出能力的任務或是做到之前都不肯做的事情,此時再祭出浮誇的讚美,像是:「好棒啊!」等。

可參考之前的文章↓

浮誇的讚美好嗎?

 

 

◆一起做類似性質的事情:

大人常一天工作後也很疲憊但又必須陪小孩玩,

若實在無法一起玩時,至少要做類似性質的事情,

比如孩子寫功課時,家長可以在旁看書,至少讓孩子感覺被陪伴,

而不是在旁邊看電視、使用手機等,會讓孩子覺得是兩個情境的感覺,使得心情受到影響。

(想像情境:爸媽滑手機很開心在看,他們卻不准分心、很痛苦地在寫功課...)

 

via GIPHY

 

◆觀察挫折忍受度及專注力:

玩的過程中一定要多觀察孩子的挫折忍受度及專注力,然後標準以該年齡的平均能力為主。

我們可以看看孩子通常玩一項遊戲多久後會想要離開?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沒耐心,但有時候孩子其實已經符合年紀該有的專注力。

比如說要求兩歲的孩子玩拼圖30分鐘,若孩子玩了20分鐘不想玩,大人就覺得他的專注力很差的話,

這樣的期待就是不符合孩子當下發展狀況了。

 

This pie face game is hilarious

 

(這個gif真的百看不膩XD我覺得不論誰輸都會去打贏的人,哈哈)

 

其實陪孩子玩真的不是容易的事情,尤其是還要注意這麼多,照顧者真是辛苦了,

但這基礎打得好的話,接下來的日子會輕鬆不少的,一起加油。

 

職能治療師黃彥鈞Youtube頻道 👈 點此

職能治療師黃彥鈞臉書粉絲專頁 👈 點此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黃彥鈞 黃老斯 的頭像
    黃彥鈞 黃老斯

    職能治療師黃彥鈞 黃老斯

    黃彥鈞 黃老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