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要吃飯,我不要洗澡,我不要上學!」
「我不要~~~(尖叫)!」

孩子老是說不要,就愛唱反調,讓媽媽爸爸無可奈何,又不知如何是好,該怎麼辦呢?

黃老斯先前跟爸媽分享在言教和鼓勵之餘,也要藉由孩子反映的狀況,好好審視自己,並陪著孩子一起成長,
就有媽媽爸爸跟黃老斯說:

「黃老斯,我的孩子老是在跟我們唱反調,我仔細回想跟孩子相處的過程,
是不是因為我的要求太絕對太強勢,所以讓孩子用抗拒的方式回應我呢?」

媽媽爸爸被孩子一口回絕,心裡一定很不好受,黃老斯完全明白這種被拒絕然後開始質疑自己的難過感覺~
不過爸媽請放心,黃老斯陪著爸媽一起解決問題!

首先,要請媽媽爸爸先想一想,在孩子唱反調當下的情形:

、在提出要求時是否太過強勢?

、是否有向孩子說明清楚要求的原因?

、有沒有嘗試觀察孩子不願意配合的原因?

、其實孩子只是表達了他心中的想法,卻被認為在作對?

孩子從2歲左右開始發展自主性,希望自己可以參與各種事情,所以有些事情漸漸地開始不想配合大人,這時候如果孩子願意又可以自己完成的部份,爸媽不妨就讓他們自己來,過程中減少對孩子的幫助,而不是要求孩子配合動作。

媽媽爸爸要記得三個原則

第一,簡潔扼要。

通常跟孩子溝通不需要長篇大論,用簡單直接的話來說就好:
『你現在趕緊把玩具給我收好,不然下一次你要買玩具的話就別想了。』

改成
『收玩具,不收,下次不買。』(記得要和顏悅色唷!)

 

第二,交換條件。

『如果收好玩具的話,就馬上可以吃點心,沒收好就沒有點心了。』
這種條件可以給小獎勵,但不建議太常使用,不然日後會越要越多,可以從孩子原本享有的東西或福利變成沒有,

最終也是最好的條件,希望改成爸媽的讚許、擁抱,比如
『收好玩具的話,媽媽可以抱你十分鐘或陪你睡覺,如果沒收好的話就沒有抱抱了。』

 

第三,要堅持原則。

『如果媽媽來收玩具的話,你以後就再也看不到玩具了喔。』
『這餐不吃飯的話,等下就什麼東西都不能吃喔。』
在養成習慣之前,希望爸媽多堅持一下,不然之後孩子會抓不到大人的標準,不懂為什麼會一下子可以,
一下子又很嚴格,或是變成堅持耍賴讓自己的目的達成。

此外,如果想要孩子去做某些事情時,很重要的一點是:
句子後面加『好不好?要不要?可以嗎?好嗎?』
也不用問句,直接說出一個直述句,語氣輕鬆,
句尾也可使用語助詞『吧,啦,囉,唷』等,緩和這個命令句,或是邀請孩子跟我們一起做。

比如要請孩子收玩具,可以說
「要收玩具囉!我們把一起放進櫃子裡吧!」

而不是:
「收玩具可以嗎?為什麼你不收玩具呢?不是說好玩一個小時要收嗎?」

建議還可以用2-3個選擇題讓他們選,不一定只能有一個指令要他們服從,爸媽可以有點彈性,
但選擇題的選項,還是集中在爸媽希望孩子去做的,只是前後順序不同。
比如:「先收玩具、先吃飯還是要先洗澡,選一個吧!」

 

絕大多數的媽媽爸爸,會喜歡在各種場合與情境下,都願意配合度的孩子,因為相處、照顧起來輕鬆愉快,家庭氣氛也比較和睦,
但就如同人際互動,不論是夫妻伴侶的關係,同事家人朋友之間,和諧的狀況,是必須在溝通後各方都做出某種程度的改變與妥協才可能達成,
如果總是無法取得平衡,或許就會演變成彼此內心的傷痕與疙瘩,甚至個性不合而分開,再去別處找尋與自己相合的人一起生活,
偏偏親子關係不能互相選擇,更不能一味地要求某一方無條件搭配,需要爸媽用心經營,並且努力瞭解、體諒孩子,

在成長過程中一步一步找到相處之道,跟孩子的相處,自然也會越來越好囉!

 

『黃彥鈞 黃老斯臉書粉絲專頁 』        👈 點此

職能治療師黃彥鈞Youtube頻道 👈 點此

arrow
arrow

    黃彥鈞 黃老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