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相信每個爸媽都曾在心裡質疑自己:
「孩子心裡到底在想什麼啊?」、「為什麼我家孩子會這樣?」


這些問題,大多突顯了爸媽對孩子的了解不夠充份的窘境。
但是,孩子成長中出現顯著、令人困擾的問題,背後成因其實錯綜複雜,僅憑爸媽主觀的認知不一定能探究事情全貌。

 

比方說,有些焦急的爸媽最常問的就是:「我的孩子是不是不正常?」

這時黃老斯眉頭一皺,想了一下正不正常的各種可能性。
最後卻說:「其實我看不出你孩子不正常,我想我們需要多觀察才知道。」
此時媽媽露出了驚訝的表情:「咦?可是你不是這方面的專家嗎?」

 

其實,身為一位職能治療師,我們所受到的專業訓練特別注重「觀察」的功夫。
很多時候,有些來治療室的爸媽和孩子們向黃老斯訴說他們的困擾時,所提供的資訊與實際狀況相甚遠,
就像是「正常」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會因人事時地物產生落差。

 


如果這時爸媽只憑主觀的角度來為孩子判斷,會有很大的機率做出錯誤的結論不提,
擅自採取行動的後果,還有可能讓孩子的發展越走越歪。

 

每個爸媽當然不希望誤解孩子而犯下管教的錯誤,但是要怎麼教小孩呢?
雖然黃老斯身為專業人士,但我認為平常診間觀察孩子的這一套,媽媽爸爸也可以很受用!

在這裡分享幾個簡單的概念,有助於爸媽好好掌握孩子的成長狀況喔!

 

■ 觀察第一步:仔細釐清問題

大人描述孩子的狀況通常會很主觀,因為我們只注意眼見為憑或自己在意的部份,容易省略到自己覺得不重要(卻很可能很重要)的訊息。
這時最好的作法就是發現問題時,先反思其中含糊不清楚的部份。

 

舉一個例子,如果爸媽從學校老師那裡接到「孩子在學校都不太適應。」的訊息,
爸媽可以進一步去了解:「孩子是怎麼不適應法呢?」
然後一步步的去了解,孩子不適應是表現在同學互動?還是上課狀況?或是在某些情境下會有特定行為?
有了這些答案後,爸媽就能進行下一步囉!

■ 觀察第二步:靈活調整情境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所以爸媽的處理也要更靈活。
有時候年紀較小的孩子表達能力不足,這時就需要爸媽根據自己觀察到的問題,來彈性調整情境觀察孩子的反應。
以我妹妹與外甥女的例子,大人曾注意到孩子吃飯時會怒摔湯匙,後來經過建議調整日常正餐和點心的飯量後,
才逐漸發現原來孩子已經吃飽了,卻被繼續餵食,產生情緒性的反應。

 

了解這一點後,妹妹餵孩子就比較了解到孩子的食量,之後孩子吃飯就不再有拒吃、怒摔的反應。用餐又恢復到快樂輕鬆的時光。這裡黃老斯要大家注意的是,即使是這樣看似簡單的事件,從發現問題到解決中間也花了兩周左右的時間,也就是說除了找出解決之道的過程中,都要花費必要的時間,才能有效解決問題喔!

 

■ 觀察第三步:適時求助專業 不自行解讀

如果經過觀察,卻覺得想不出所以然來,或是無法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法時,該怎麼辦呢?
爸媽請放心!其實這是很常見的狀況,這時切忌不要自行解讀孩子的行為或問題!
雖然坊間很多教養與管教的書籍,但是無論是再優秀的學理方法,都不代表能適用在每個孩子身上!
因此如果爸媽有相似的困擾,最好還是求助專業喔!

 

『黃彥鈞 黃老斯臉書粉絲專頁 』        👈 點此

職能治療師黃彥鈞Youtube頻道 👈 點此

arrow
arrow

    黃彥鈞 黃老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